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为保证更佳的浏览体验,请点击更新高版本浏览器

以后再说X
NEWS

球探足球比分

球探足球比分

沈阳药大科考队绘出12个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图

作者:超级管理员 发布时间:2022-10-20 18:45:03点击:8

  沈阳药大科考队绘出12个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图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考队把课堂从校园搬到了大山和草原,在发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大学精神。在江西井冈山科考时,江西中医药大学植物专家刘勇主动担任向导,在一处悬崖边,科考队发现了国家一级濒危药材细茎石斛。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考队把课堂从校园搬到了大山和草原,在发现的同时,让学生感受大学精神。

  今年7月15日,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考队将再次出征,开始第11届科考之旅。今年的科考将从西到东穿越内蒙古自治区全境,横跨沙漠、荒漠、高山、草甸、草原、森林等各类复杂地形,经历不同的气候变化,分辨采集种类丰富的特色植物,总行程3000多公里。

  眼下,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新一届14名科考队员,正在进行紧张的培训和热身训练,期待在本届科考行程中有精彩发现。

  作为国内唯一一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体的中药资源科学考察队,10年间,他们走过国内十余座大山,总行程4.9万多公里,采集各类药用植物标本20230份,涉及2180余种药用植物,绘制出12个地区的中药资源分布图,改写了国家一级保护濒危药材的记录,并举办了11场大型科考成果展,在当地建立了7个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迄今,科考队已经培养出128名科考队员,还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

  出于弘扬传统医药文化、促进大学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设想,2007年4月,在校党委书记吴春福的倡导下,沈阳药科大学中药资源科考队正式成立,中药学院中药资源学教研室主任、教授贾景明负责组建和带队科考。

  10年里,科考队先后赴内蒙古阿尔山、东北长白山—鸭绿江流域、河南伏牛山、宁夏六盘山—贺兰山、江西井冈山、陕西秦岭、湖北神农架、福建瑞云山—武夷山、新疆巴尔鲁克山、贵州梵净山等地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科学考察活动。

  贾景明告诉记者,选拔时,有考试挂科和不良记录的学生都不允许加入,这是一支品学兼优、能吃苦耐劳的队伍。

  出发前,队员们需要进行两个月的强化体能训练。因为长途跋涉的科考旅程中,每名队员不仅要背负个人行囊,还需要携带铁锹、镐头、标本夹、采集袋、旧报纸、牙签等野外采集工具,需要队员有强健的体魄。每天中午,贾景明要求队员顶着烈日负重至少20公斤,要跑5公里至10公里,同时还要进行专业技能和野外生存培训。

  为了便于分工协作,队员们还被分成财务组、技术组、后勤组、医疗组、宣传组,各司其职。队长兼财务组成员,负责经费开支;后勤组协助队长采买食物、车票等;技术组负责采挖、压制标本,标本制作要求既是艺术品,又是科学研究品;医疗组负责擦伤、蜇伤等处理;宣传组负责在每一次采集时,对植物生长环境拍照片、录视频,写文字记录。

  “科考中的安全是最重要的问题,我告诉学生遇到蛇要绕着走,周围的植物都不要碰。”贾景明说,正是因为注意防范,10年里,队员们没有一个被蛇咬伤。

  走进大山,科考队员经常要在野外露营,而人迹罕至的地方也是野兽出没的地方。宿营时,大家会支起五六个帐篷,在外围树林的低处围起一圈绳子,绑上若干装了沙子的空矿泉水瓶,这样野兽来袭,在夜晚寂静的山谷里会发出明显的声响提醒。

  在河南伏牛山露营那晚,第三届科考队就遭遇了一次狼群。“当天夜里我值班,突然发现50米外一双发光的绿眼睛在盯着我。”队员张家贺清晰地记得,自己顿时困意全无。慢慢地,一双绿眼睛变成了一群绿眼睛偷窥营地。他连忙猛力吹哨,叫醒了老师和队友们。

  贾景明沉着指挥大家,把熄灭的篝火生得旺一点,敲铁铲,拿手电筒向狼群照射……天蒙蒙亮时,狼群看到攻击无望,最终散去。

  “每年科考地点的选择,遵循两个原则。”贾景明介绍,其一是根据中国中药资源分布地区来选择,其二是选择原生态环境,即未被开发或者少有开发的地区。

  在江西井冈山科考时,江西中医药大学植物专家刘勇主动担任向导,在一处悬崖边,科考队发现了国家一级濒危药材细茎石斛。

  “细茎石斛专门生长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悬崖石头上,队友们搭成人梯,将它采摘下来。因为地形险要,两名同学还把胳膊摔伤了。”第五届科考队员、中药学院博士生王安华告诉记者,这是在井冈山首次发现细茎石斛,也将井冈山原有的5种国家一级濒危药材扩增到6种。“那是最辛苦的一天,也是收获最大的一天,一上午采集到50多种标本。”

  第九届科考在新疆巴尔鲁克山,白天的气温可达45℃以上,地表温度更是高达70℃,但大家居然没有汗流浃背的感觉,因为出的汗会瞬间蒸发。因为不习惯当地饮食,四五个队员都出现水土不服症状,拉肚子。忍着酷暑和口渴,大家在塔斯堤河边发现了目前国内最大一株块根芍药王和一棵生长了30多年的党参,收获巨大。

  第十届科考到了贵州梵净山,山上风大雾大,在雾中行走,队员们的衣服很快就被大雾全部打湿,冰冷彻骨。但这些没有影响队员的热情,他们发现了贴着石头生长的一棵茂盛的中华栝楼,它的根部入药就是我们熟悉的天花粉,能清热生津、润肺化痰、消肿排脓。

  为了完整地展现中华栝楼,6个队员经过5个小时深挖,最终挖出的根须长度竟然达到4.8米。

  贾景明表示,1983年至1987年全国中药资源第三次普查之后,已经过去很多年,这期间我国中药产业快速发展,对中药资源的利用需求不断增大,中药资源种类、分布、数量、品质和应用等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对中药资源家底进行摸底调查十分必要,可以为制定资源保护措施、促进产业发展提供可靠详实的依据。可以说,药大科考队填补、完善了科考地区中药资源种类和数量的记载,为推动地方中药产业研究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而且与当地政府、药企、学校建立的教学科研实习基地,还可以就地方产业发展进行深度技术服务。

  贾景明告诉记者,业内有识之士也意识到中药资源调研的必要性,目前全国中药资源第四次普查正在进行中。

  “10年的科考岁月和艰辛历程,历历在目。”说到药大学生科考,贾景明深有感触。

  “10年里,我们把课堂从室内搬到了室外,从校园搬到了大山深处。队员们坚韧不拔的意志让我感动,勤奋求知的渴望让我钦佩,互助担当的精神让我动容。”贾景明说。

  “沈阳药大启动大学生科考,所要追求和体现的就是大学精神。”吴春福说,科考仅是一个载体,学校期望通过它把大学精神发扬光大、传播传承。他认为,具有共性的大学精神可概括为五个方面——学术自由、崇尚创新、科学研究、追求真理、以人为本。科考队就是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机会,允许任何专业的学生参与到感兴趣的科考活动中来,让学生们感受到跨专业的、学术的自由。

  大学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思想源,是推动经济社会进步的科技动力源。吴春福表示,科考本身就蕴藏着发现和创新的内涵。当学生们在异地他乡发现一种从未见过的药用植物时,除了兴奋,更会思考到发现的意义,如何去保护它、开发它、利用它,这些思考本身就是创新的火花。

  “我们不指望一届大学生或一届科考会有什么惊人的发现,但是,科考所带来的创新精神,会使参与科考的大学生成为他以己之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这种创新精神感染传播于同学,传承于学校,则成为一届届毕业生推动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吴春福认为,纯粹的传授科学知识,并不能完成大学培养人才的使命。培养一个能够在未来适应社会、推动社会向人类更和谐、更幸福、更美好方向发展的人,才是大学精神的内在核心。大学生野外科考队恰恰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让学生能够在艰苦条件下,历练吃苦耐劳、团结友爱的精神。

  责任编辑:system本文相关新闻网友评论[点击评论]热点图片查看更多美图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800138***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五

公司电话

401-234-5678

二维码
线